PART A
产业升级解决方案:案例A
产业升级 / 2016 深圳
设计师对当地少数民族的娱乐、生活、消费方式,交流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本土非物质文化、社会需求、环境和资源进行调研和考察。通过向当地非物质文化传人学习、数字化的影像记录、参与式设计和“基于社区和网络的设计与社会创新(DS-CN)”的设计研究方法,充分结合本土生活方式、地方特色物产与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尝试构建针对特定地域民族产品的系列品牌与商业模式,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地方知识与推广平台,深索基于网络的、可持续、开放的文化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与民族文化认同,构建更和谐、可持续、多元文化并存的创造网络,为地域传统文化保护、传播、创新及产业化提供设计支持。
输出成果:
梭说品牌是将“新通道”项目的研究成果进行商业转化的一个以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主的生活服饰类公益性质的品牌。
自“新通道”项目成果展开展以来,引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广泛光注与肯定,先后有来自网络、平面及电视媒体的相关报道20多次。
2018.1.8,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新项目成功人《环球慈善》评选的“2011年中国企业十大典范公益项目”。
2012.10.25,湖南大学“新通道社会创新设计”获得2012年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CUIDC沟通类一等奖。日本优良设计大奖Gmark奖评选中,“该项目获得了”公共领域的社区研究特别奖。
新通道: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
产业升级 / 2012~2018 新疆 · 湖南 · 西藏 · 重庆
2009年至今,联合湖南大学,米兰理工大学、皇家艺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等组建跨学科团队,通过夏令营、创新设计工作坊等形式,先后在湖南通道、隆回,新疆喀什,重庆酉阳等贫困少数民族聚集区,通过系统的社区研究和设计参与,完成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数字影像纪录片、原生态音乐录制、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文化产品设计及儿童美术创作等工作,与当地居民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保护并促进了当地自然、社会、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新通道:新疆部分
产业升级 / 2012~2018 新疆 · 湖南 · 西藏 · 重庆
项目以喀什噶尔古城、伊犁新源恰勒阔迭村、吐鲁番吐峪沟为主要研究对象,行程5500公里,历时25天,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记录、工业设计、环境设计等综合的(DS-CN)方法,围绕保护当地居民的文化生态和社会资本、激活当地住民的创新意识和产业发展等角度,通过向手工艺传人学习、组织当地儿童和居民共同创作等方法,探索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方式,研究整理新疆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视觉资产、非物质文化的丰富内涵,开发出一批具有典型“疆”文化特色、面向国际市场、符合现代生活需要的数字化产品以及文化旅游创意商品,探索基于网络的、可持续、开放的文化发展和商业支撑的模式,为新疆地域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播、创新及产业化提供设计支持。
输出成果:
在成果发布会上展示了这些天来“疆home+style”项目组的设计研究成果,各组人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汇报成果报告,并展示各具特色的作品。
弹弦乐器热瓦普、高崖土制陶、木雕、泥瓦雕砖、钎焊铜器、花帽、维吾尔族特色金银首饰、维吾尔族刺绣、喀什民乐及歌舞等等,举不胜数,无一不是新疆少数民族同胞们以之自豪的文化遗产,也是与他们的传统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随着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当传统的手工艺产品无法得到应有的经济价值体现,加之新型商业机会的多样性,手工艺人们逐渐放弃了传统文化与手工艺。同时,在当地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后,本土文化也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新通道:湖南通道部分
产业升级 / 2012~2018 新疆 · 湖南 · 西藏 · 重庆
针对通道这样一个具备“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与丰富的非物质遗产”但经济发展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整合不同专业和学科的优势,通过合理的村镇规划、生态旅游开发、信息与物流网络建设、产品与服务系统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综合的工作方法,建立一个国际化设计创新联盟和基于网络的信息平台,在保持当地居民和谐生活形态的前 提下,通过设计使这些地区凭借文化优势和资源特点获得发展机遇,是农村社区社会创新的目标,参与式的促进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主意识和产业创新。
输出成果:
在成果发布会上展示了这些天来“新通道”项目组的设计研究成果,各组人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汇报成果报告,并展示各具特色的作品。
通道是以侗族聚居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有灿烂的侗族文化遗产和古雅淳朴的民情风俗。侗族人民独具特色的建筑、 织绣、服饰等,在祖国文化艺术的宝库中,璀璨夺目。建筑以鼓楼、福桥、寨门,吊脚楼最为出色,堪称侗族建筑“四宝”,有的已被列为国家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织绣以侗锦、侗帕最负盛名;通道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其中以琵琶、侗戏、侗歌、多耶、芦笙最受人们喜爱 。

新通道:湖南隆回部分
产业升级 / 2012~2018 新疆 · 湖南 · 西藏 · 重庆
联合设计与社会创新活动。从2015年7月初到8月初,新通道设联合设计与社会创新活动。从2015年7月初到8月初,新通道设计团队将与世界各地各个领域的知名设计团队,以湖南省隆回县瑶族地区为营地,通过这只跨学科多领域的队伍来深入挖掘当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外部资源与外界关注,构建更和谐、可持续、多元文化并存的创造网络。此外,团队还将充分结合本土生活方式、地方特色物产与文化资源,探索基于网络的、可持续、开放的文化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与民族文化认同。
输出成果:
在成果发布会上展示了这些天来“新通道”项目组的设计研究成果,各组人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汇报成果报告,并展示各具特色的作品。

通过运用农村社会学的方法,采取田野调查的形式对花瑶村落大托村进行有关文化特征,地域条件,人口状况、产业形态和社会组织等问题进行基础研究;以及对花瑶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田野调查、美术考古、社会学分析以及影像记录,同时运用数字媒体、视觉设计、产品重创、影像设计等多种跨媒体的方法对花瑶的文化进行创新再现。在对隆回瑶族地区的目标村落进行有关人口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社会组织等问题进行基础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和了解瑶族青年的文化、就业、婚姻和家庭等基本情况。通过这一系列的调研分析得出的结果,从而完成“花瑶花”app知识平台的信息架构设计与视觉元素设计。
新通道:西藏部分
产业升级 / 2012~2018 新疆 · 湖南 · 西藏 · 重庆
深入了解藏族民居的聚落构成、家居生活方式与传统器物的艺术特征。学习,从藏医、建筑、唐卡、木工、金银铜器、泥塑、造纸、藏族传统手工艺等,并开展了“水源移动监测及服务系统”项目研究。通过设计让这些非遗文化遗产一直延续下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新通道:酉阳部分
产业升级 / 2012~2018 新疆 · 湖南 · 西藏 · 重庆
“酉歌行”项目在工作方法上与“新通道”、“疆home+style”项目一脉相承。项目通过与当地政府、外部企业、当地居民和跨学科创新团队一起构建了知识平台与创新网络,参与式的促进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主意识和产业创新,使得设计以一种更有张力的结构形式和社会认同力量参与到本地社区的社会创新过程中。同时在方法上对“本土的、联接的、可持续的”等关键问题、对知识平台的构建方法、促进民族文化沟通与认同、快速而准确地获取的地方性知识的有效方法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实地经验,与当地居民实现了良好的互动。
输出成果:
在成果发布会上展示了这些天来“酉歌行”项目组的设计研究成果,各组人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汇报成果报告,并展示各具特色的作品。
酉阳是中国土家摆手舞之乡、中国著名民歌之乡、中国土家文化发祥地。千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土家族苗族人民创造了“土家摆手舞、酉阳古歌、酉阳民歌、木叶情歌、土家织锦、薅草锣鼓、面具阳戏、梯玛跳神、马马灯、上刀山、下火海、打绕棺、哭嫁、三棒鼓”等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

新通道:产业升级研究框架与方法
产业升级 / 2012~2018 新疆 · 湖南 · 西藏 · 重庆
社区研究组通过深入地用户访谈和走访观察,绘制了自然人文资源地图,并以虚构的家庭的故事,串联起居民的生存形态和生活点滴,将原本纷繁复杂的研究数据以趣味横生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其他组别产业研究与产品设计的基础。
设计组发布了一些列品牌,比如客制化侗锦设计品牌“梭说”的品牌策划、产业模型和产品研发进展。侗锦组以“穿出你的故事”、“细说她们的故事”、“行脚人的故事”为品牌主题,进一步分享了“梭说”品牌客制化、图纹信息化、民俗旅游三个方向的产品规划。同时,还展示了“梭说”品牌的最新产品,并将在诸多国际设计与时尚展中进行跟深层次的品牌推广。

新通道:商业转换成果
产业升级 / 2012~2018 新疆 · 湖南 · 西藏 · 重庆
社区研究组通过深入地用户访谈和走访观察,绘制了自然人文资源地图,并以虚构的家庭的故事,串联起居民的生存形态和生活点滴,将原本纷繁复杂的研究数据以趣味横生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其他组别产业研究与产品设计的基础。
设计组发布了一些列品牌,比如客制化侗锦设计品牌“梭说”的品牌策划、产业模型和产品研发进展。侗锦组以“穿出你的故事”、“细说她们的故事”、“行脚人的故事”为品牌主题,进一步分享了“梭说”品牌客制化、图纹信息化、民俗旅游三个方向的产品规划。同时,还展示了“梭说”品牌的最新产品,并将在诸多国际设计与时尚展中进行跟深层次的品牌推广。
